查看原文
其他

【AT】建筑咖们除了设计牛,摄影也玩得这么好——一块来感受下

2017-04-16 现有粉丝近30万 《建筑技艺》杂志



“2017建筑、结构巅峰对话:第五届结构成就建筑之美高峰论坛”于3月28日在武汉成功成功召开(点击此处可了解详情),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上午,由《建筑技艺》杂志和CSADI摄影协会共同主办的“建筑摄影沙龙”在中南建筑设计院大会议室热闹开场,摄影比赛部分评委和获奖人分享了摄影经验,精彩纷呈的展示让大家不断感慨:建筑师除了做设计,会玩的还真多!



主题分享嘉宾

 

徐  锋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 总建筑师

方寸之间】摄影大赛评委


分享主题:《移轴镜头下的建筑摄影》


徐总从“什么是移轴镜头”开始聊起,对使用移轴镜头的偏移功能就能获得和从高处拍摄一样的效果,使用快门线拍摄以把握周围的状况,进行了使用经验交流。

 

最后与大家分享几点建筑摄影心得:

    1.装备---脚架+高像素单反相机+移轴镜头(17mm,24mm)+快门线(反光镜预升   拍摄)

    2.提前了解设计图纸(自己的作品不用),与项目建筑师提前沟通,了解设计特点,最好自己的作品自己拍摄,只有你最知道哪个角度最能凸显设计构思。

    3.提前了解建筑朝向,方位,等好天气并设计好建筑日照光线角度,以便决定是日出时刻还是日落时分去拍摄。

    4.照片摄影文件格式必须选用无压缩格式(RAW,等),方便后期加工处理。

    5.吃苦耐劳,始终具有一颗充满创作激情的心咯~这个很重要。


 部分分享作品欣赏:


徐锋总建筑师更多摄影作品可点击一不留神他成了昆明蓝的代言人阅读


贾东东

北京弘石艺典文化有限公司 总经理

前《世界建筑》编辑部主任

【方寸之间】摄影大赛第一名无人机大奖获得者


分享主题:《东张西望的感悟——旅行中的拍摄》

贾老师在分享中提到她的摄影没有完整的理论做依托,只是用大自然激发出的热情和灵感;用自己对色彩和美的感知;用心中的体验;用光影和构图,来表达眼中的世界,用照片展现建筑和大自然的风采。


贾老师在《世界建筑》杂志工作了30多年,由于工作的需要,经常要用相机获取资料,渐渐的摄影就成了爱好。和专业摄影师不同,总是在匆匆忙忙的旅途之中,赶上什么条件都得拍,没有时间等待。多年的拍摄总结出了几个拍摄中要注意的问题和一些小窍门。


1. 突出主题

摄影作品除了要将建筑物的外在形体、质感呈现出来以外,更主要的是把你想表达的内涵,通过光影、色彩、画面布局表现出来。每一幅作品都表达着作者的感情,要确定你要述说什么,确定想表达的主题。

要在一个非常无序的环境中表达宁静和沉默,最有效果的选择就是一点透视。


2. 合理用光

光是摄影的灵魂,每一幅作品都缺少不了光的功劳。专业摄影师可以为了一束光线等上几个小时,甚至几天。而对于我们这些匆匆过客来说,只能是充分利用此时此地的条件。在逆光的情况下拍照建筑物,最好避开天空,只拍局部。为了使照片有层次感,可以选取阳光照耀下的树作为前景,照片会变得生动丰富。


3. 选好角度,抓住时机

每到一处,如果时间允许,在拍摄之前最好先想一想如何把眼前的景物构建成一副画面,早早地举起相机未必能抢到最佳角度,也会增加整理照片的工作量。另外,在出发前也要尽量多做功课,了解建筑物主要朝向。

充分利用雨后地上的倒影,水中的倒影能衬托出古迹曾经的辉煌。摄影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时空的精神化再现。


4. 眼要快,腿要勤

手疾眼快对于我们这些匆匆的旅行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摄影还是个辛苦的活儿,为了选择适合的角度爬上爬下是经常的事,有些线条不丰富的建筑,要用周围的环境,如山峦或流水使它鲜活起来,就要寻找至高点,选择高视角拍摄。照片的好坏,其实都是透视的问题,占据在一个独特的视点,再传统的主题也能挥扬新意。


5. 借景

借景是摄影的常用手法,周围的环境可以衬托建筑的美感,同样,建筑的局部也可以使美景体现此时此地。奇妙的影子也可以使画面生动有趣。


6. 小窍门

 不论是晴天还是阴天,在夜幕即将降临的时候,有5分钟天空是湛蓝的。这时候拍出的夜景照片会光彩夺目。

如果你用手机逆光拍摄,用手摸一下手机的镜头,使镜头上有一点污迹,拍出的照片会有光束出现。

 

总之,旅行中的拍摄乐趣无穷。它是不断启发自我,探寻未知的过程。这种以自身爱好的方式获取瞬间感悟的巨大乐趣,妙不可言。


部分分享作品欣赏:

(灰尘可以强调光束)


(逆光时用树做前景,增加层次感)


(一点透视的端庄与肃穆)


冯金龙

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方寸之间】摄影大赛第二名获得者


分享主题:《第三只眼睛看建筑》


拍摄从专业记录开始
相机被喻为是人类的第三只眼睛,人类通过相机观察并记录这个世界,建筑师也可以运用相机来进行专业的记录和思考。
建筑师通常会有许多业余爱好,其中拍照片算是和专业紧密相关的爱好之一。建筑师有机会四处奔波调研考察、膜拜经典建筑作品以及项目基地踏勘等等,拍摄记录已经成为专业工作的一部分。如果能坚持多年大量的拍摄,百里挑一自然也会有一些令人满意的照片。


关于拍摄器材
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手机拍照的普及,摄影的门槛日益降低甚至没有拍摄的成本,现在己经是全民摄影时代。同样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手机拍摄爱好者,我常常面对柜中的摄影器材和拍过的成箱幻灯片心怀负罪感。但是对建筑师而言,手机作为记录的工具己基本胜任,没有了器材负累、拍摄的便捷和从容的心态使我面对美好场景可以始终保持拍摄的热情,某种意义上讲,在某个特定的决定性瞬间,拍到比什么都重要。


不会构图的摄影师不是好建筑师
建筑师常年进行三维空间的设计工作,懂得形式美的规律,追求并擅长形式语言的表达。从专业角度,建筑师也比常人能更好的运用镜头表达对空间环境和建筑构造的理解,更会注重利用光影去塑造空间,去表现三维空间之外时间性要素。


拍摄时想法最重要
每一次成功的拍摄在于洞察建筑环境,努力表现空间场所故事性,能看见别人不经意的色彩关系和光影变幻、进行创意构图并让人感知拍摄者为捕捉精彩一瞬投入的情感,即所谓意境的表达。作为记录,第三只眼睛看到了什么固然重要,然而第三只眼睛后面的脑子里想的是什么、并通过表达升华才是建筑摄影意义之所在。


部分分享作品欣赏:


董 明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总建筑师

方寸之间】摄影大赛三等奖获奖者


分享主题:《镜头的记忆》

建筑师的业余爱好千姿百态,其中摄影是大家共同的爱好之一。大多数建筑师拿起相机都是基于拍摄场地、收集资料等开始的,我也归属于这一类。后来由于数码相机的兴起,手握肩扛“长枪短炮”,于风雨跋涉日出月落中追寻,在顺光逆光侧光中捕捉,在远景中景近景中筛选……一次次按动快门,一次次剪切缩放,定格的瞬间,也定格了我对摄影、对生活的万般挚爱。以量取胜,总有几张还合心意,也慢慢的找到点感觉。闲暇时便邀上一二好友外出取景采风,从中了解当地的人文风俗,记录下那一瞬难忘的让我感动的点滴片段,心底便由衷地涌起一种满足感。

【方寸之间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石语》

《石语》系列摄影作品是我近年来走村串寨,于乡间采风时留下的记忆。贵州的石板寨用其特有的材质和肌理展示了民居建筑的另一付“面孔”,这些房子也似乎在默默地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和正在发生着的故事。


照片摄于始建于明代初年的贵州省安顺云山屯,它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屯堡文化村寨。由于壮劳力外出务工,村寨呈空心化趋势,象征春节团圆的大红灯笼和鞭炮更是凸显了村寨的冷清。寨中的狗也不同于通常乡村所见的那般友善、放松和闲适,反而显得警惕和戒备。 云山屯发生了什么?还会留下什么?唯有这些遍布道路、台阶和建筑表面,有着苔迹斑驳的石材,将以其特有的肌理,诉说着村寨的过去和现在。对于未来,希望总有它陪伴……


【时空穿越——公共楼梯间的故居情怀】


2006年8月13日,我携妻儿回到了儿时的故居,虽心中早有预料,但等到真的站在这座老旧的建筑面前,心中仍不免惶惶。老旧的木质台阶变得腐朽,刻满风霜的斑驳墙面上,醒目的红字书写着毛主席宣传的口号,“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唤起了我作为一个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享受着毛泽东思想阳光雨露的往日时光。


    该楼是建于50年代的两层坡屋顶砖木结构建筑,我家住一楼,晚上经常到楼上小伙伴家做作业,夜深时,做完后每人轮流讲上一个鬼故事,类似于厉鬼吃着小孩的手指发出嚼干豇豆的蹦脆的声音,背心发凉,手心冒汗。 最可恨的是,有人提示在吱吱作响的阴暗的阶梯下就藏着鬼,谁也不敢先下楼,只好手拉手尖叫着冲下楼,在父母无甚恼怒的呼喊中,蒙头埋进被窝,在各种怪诞恐怖的故事中渐入梦乡。 


现在看来,儿时的记忆对人生的影响却都是意义深远的。许多人对儿时故居的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渐行渐远。如今,中国城市化进程在加快的步伐中摧枯拉朽式的扫荡一切,对过往的物质化凭吊的场所渐渐消失,故居或许已成为记忆中荡然无存的建筑。

【生活中的那些事——镜头中的另类场景】


曾经儿时的“光屁股”,今天的你还记得吗?那些无忌而欢乐的时光,小伙伴们纯真又简单的友情,而今还能到哪里去寻觅?


武当少林、南拳北腿,当下麻将也如武术一般流派众多,“捉鸡”是贵州麻将的精髓所在,有“鸡”者得“天下”,照片中那些鸡神态各异,恰好暗合了“捉鸡”麻将的场景。


一次乡野采风中拍摄到的有趣画面,镜头中两头牛的眼神,多像一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妻!


对摄影的这份热爱是发自内心的,也是天长地久的,它可以让我对摄影乐此不疲、孜孜不倦地追求向往,常摄常新。


对生活的热爱是作为一个建筑师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只要用心,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东西,善、恶、美、丑放在镜头里,让镜头去记忆,让人们去玩味。


主持及现场点评嘉宾 


桂学文,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总建筑师

郭卫兵,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副院长、总建筑师,【方寸之间】摄影大赛评委

江刚,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执行总建筑师,【方寸之间】摄影大赛评委

唐文胜,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建筑师,【方寸之间】摄影大赛获奖者


本次沙龙还有一大亮点,就是现场试飞贾东东老师的大奖——大疆"御" Mavic Pro 无人机,这也是她从近1300个参赛作品中血拼赢来的,实属不易,特此祝贺(点击蓝字可以了解【方寸之间】摄影大赛情况)

价值7000元、令人馋涎欲滴的大疆"御" Mavic Pro 无人机

无人机老司机唐文胜唐总试飞无人机


沙龙嘉宾与起飞的无人机合影


【方寸之间】建筑师摄影作品后续还将在北京798U画廊展出,由UrbanTect都市架构建筑设计事务所和《建筑技艺》共同,敬请关注。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杨晓燕设计、曹晓昕监制的全球首款座包2.0版全新上线,和COACH、GUCCI同一代工厂优选顶级生产商,售价仅299元/个。《建筑技艺》倾情代售,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

关于《建筑技艺》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0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电话:010-57368773,307926062@qq.com。


轻点图片,再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建筑技艺微信

欢迎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电话:010-57368780。(杂志近期主题包括:“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互联网影响下的建筑”等,欢迎订阅)

轻点图片,再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微信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

重要启示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